349、拜访罗贯中,不用三顾茅庐-《大明,本来想摆烂,结果系统来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罗贯中已经开始在想这些了。

    而朱楩则说道:“怎么?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?本来我还以为要三顾茅庐才能拜见,没成想一下子就成功了。”

    三顾茅庐?

    罗贯中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话说虽然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依照陈寿的三国志而编纂的,以历史为原型的话本,但是也有许多都是史料记载的真实历史。

    比如三顾茅庐一词就出自出师表‘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,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’

    可紧接着,罗贯中又惨然一笑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只见罗贯中已经头发花白,下巴处留着一缕长须,也已经花白。

    据推测,罗贯中应该是大约一千三百三十年生人,于一千四百年左右去世,活了七十多岁。

    而现在的他,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了。

    就算三顾茅庐来拜访他,也不可能是请他出仕。

    即使真要请他,他也没那个精力了啊。

    罗贯中叹了口气,侧身让到一旁,请朱楩等人进了院子。

    朱楩给身后的人使了个眼色,小院不大,不能让所有人都进来。

    于是牛胜自告奋勇的,领着近卫们守在门外。

    他是个粗人,只是有点小机灵,自觉进去了也无事可做,还不如留在外面了。

    于是只有汤徐二女,以及李贵和李景隆最终陪着朱楩,五个人来到了罗贯中的院子之中。

    在院子里有一张小桌,周围放着一些凳子,本来这只是一个配套的石桌石凳,可以看到许多凳子上已经落满尘埃,说明平日里并没有客人拜访。

    本来罗贯中要把上首位,也就是对着院门的位置让给朱楩的。

    朱楩本就不在意这些,又见罗贯中已经一把年纪,于是可分主次随意的落座了下来。

    罗贯中还喊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小童给客人们端来茶水。

    “只是我的孙子,”罗贯中随口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朱楩看了眼也没在意。

    虽然罗贯中写书不错,但是可没听说他的后人很厉害,至少朱楩并不知道。

    所以这次来,主要还是来拜访一下这个名人的。

    “我听闻罗先生著有一些书籍?”朱楩没有绕来绕去,而是开门见山的,禀明了来意。

    “是有一些,”罗贯中还让小童取来一个册子,上面记载着目录。

    这是古代,不像现代有各种方便的电子仪器进行存档归类。

    所以就算是作者本人,罗贯中也要看本子,才能知道自己写过哪些书,又有多少卷,甚至是多少字。

    罗贯中也算是很有才华了,除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,主要作品还有隋唐两朝志传、残唐五代史演义、三遂平妖传等等,包括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,使用的剧本也跟他有关。

    听到这么多故事,徐妙锦和汤欣不禁眼前一亮,美目也频频往朱楩的身上瞟。

    还不等朱楩开口,罗贯中心里一动,就让自己的孙儿去取来一个个的大箱子。

    虽然是古代文本,可罗贯中的多以白话文为主,主打一个‘文不甚深、言不甚俗’,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。

    可这也让他的,每一套都很厚,光是册卷就有十几卷到几十卷。

    “殿下如果喜欢,可以把这些书籍带走慢慢翻阅,若是有朝一日能帮老朽刊印成书,乃是老朽的运气,”罗贯中竟然如此大方的,要把这些他用尽后半生书写的原稿送给朱楩?

    连朱楩都不禁愣住了。

    这里面光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,在后世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,那可是四大名著之二啊。

    如今都落在了他的手里?

    要是朱楩不厚道一点,一旦确认没有人知道这些作品是谁写的,只要把知情者全都灭口,他甚至可以剽窃罗贯中的东西,说是自己所著。

    那巨大的名声,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了。

    哪怕到了现代,在当今网络传播速度这么快的环境下,不还是无法杜绝抄袭的情况发生?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只看利益是否足够让人铤而走险罢了。

    可最后朱楩还是笑着摇摇头,说道:“还是算了,本王出行在外,不方便携带这些书籍。万一不小心被雨水或者潮气打湿了原稿,那可是天大的损失。先生还请好好保存起来,也许哪一天本王亲自帮你著书刊印。”

    罗贯中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其实古代想要刊印书籍,没有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最早没有印刷工具之前,都是找人抄书,一笔一划,每一个字都是让人抄写下来的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就需要抄书先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了。

    虽然明代已经有成熟的木活字印刷技术,可因为纸张很贵,一般也不是私人能够玩得起的东西。

    所以罗贯中的,比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,最早可追溯的版本,要么是万历年间,要么是嘉靖年间刊印的。

    等于说他生前都没有机会把书传播出去,不得不说是个遗憾。

    说到底,在绝了仕途之路以后,宁可宅在这种小院也要发愤著书,说明罗贯中其实还是想要名留青史的。

    “说起这些书,我之前其实就对水浒传多有耳闻,不过我很好奇一件事,先生书中未免把高俅写的太坏了,可其实六大奸臣才是罪魁祸首吧?”朱楩忽然话锋一转,看似是讨论书中情节,其实却意有所指。

    北宋六贼,蔡京、童贯、王黼、梁师成、朱勔、李彦。

    高俅根本排不上号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