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接下来,仪同八识最后一个大难关,阿赖耶识。” “阿赖耶”是梵语的音译。 因为这一识内涵十分深奥,也十分重要,故而释家往往以梵语音译来称呼,以免产生歧义,误导后来的修行者。 哪怕杨遇安如今有大量仪同级修行者的经验作为参考,也不敢说已经把握到“阿赖耶”的精髓,只能给出一个大致描述。 颇有种道可道非常道的既视感。。 大致上来说,阿赖耶识也称“藏识”,“如来藏”。 “藏”便是能藏,集藏之意,释家所谓一切善恶因果种子皆包藏其中,便是第八识。 如果说前五识,眼耳鼻舌身,不审思,不恒久,是水过鸭背; 意识审思不恒久,是竹篮打水; 意根恒审而思量,是实桶装水; 那藏识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:不审思,却恒久。 这是人生而有之,却又难以主动察觉到的一识,修行起来也格外艰难。 “佛经有云,第八识恒转如瀑流,生灭相继,如同一条永生不息的大河。” “这不是单凭竹篮木桶之类的小道可以降伏,而是必须主动投身其中感悟,生出‘种子’,再转识为智,达到更高的境界。” “因此第八识的修炼,也分为两个步骤。” “首先是常规的开识。这时生出的种子还是混沌少智的状态,是为‘染种’,对应上仪同入门。” “这之后,还需转识为智,将有垢的‘染种‘提纯为无垢的‘净种’,方能真正到达上仪同巅峰圆满的境界。” 不过对应杨遇安来说,眼下最大难题还不是对藏识的理解问题,而是他的丹药又消耗得差不多了。 估计也就够感应一下第八识,无法支撑后续的开识消耗。 至于计然之道的第三重境界,更是影都没有。 好在此时身边,正好有以为开府级的修行者,而且这几日相处,他知道张仲坚道修为境界是中开府。 有这么一尊大神在旁不请教,岂不是浪费? “虽说我师承道门,但也不得不承认,论对仪同八识的研究,释家要更强一些。就如同道门在开府阶段的研究又更胜一筹” 张仲坚知无不言,仪同级的修炼对他来说已经是小儿科。 “在宗门世家乃至顶尖修行者当中,一直流传这么一个说法:仪同须要多诵读释家的《楞伽》《华严》二经;而开府则常翻阅道门的《黄庭》与《灵宝》,这些都是有助于修行开悟的典籍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