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七章 灯下黑-《大唐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于是,赵之度轻叹一声,缓缓道:“既如此,那你就说吧!”

    韦叔澄转过头去,目光望向遥远的地方:“某是河洛人士,本是懿宗咸通末年的秀才,结果在本朝,却是连考不第,落魄不已。于是,在又一次落第之后,某归乡河洛,打算就此隐居度日,不问世事。”

    “没想到,在这一天,某从长安行到东都,却在一处山谷间,遇到了一伙山棚打劫……”

    听他提起这山棚,李夔心下,顿是一凛。

    他知道,这个唐代的山棚,指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《新唐书·吕元膺传》:“东畿西南通邓虢,川谷旷深,多麋鹿,人业射猎而不事农,迁徙无常,皆趫悍善鬭,号曰‘山棚’。”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这种山棚,实际指代的是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民户,他们以射猎为生,无定居,俗称山棚。

    但是,随着唐朝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,这种由民户组成的山棚,渐渐地鱼龙混杂,里面多藏有巨寇大盗,多潜有叛将逆卒,他们躲在山谷杀打劫为生,荼毒地方,甚至有大股的山棚势力,还敢于攻打州府村镇,乃是当地治安的一大隐患。

    《资治通鉴》中,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山棚故事。

    这个故事,同样来自于吕元膺的传记。

    “山棚多患,侵袭州镇,元膺为官后,设重购以捕贼。数日,有山棚鬻鹿,贼遇而夺之,山棚走召其侪类,且引官军共围之谷中,尽获之。按验,得其魁,乃中岳寺僧圆净,故尝为史思明将,勇悍过人,为师道谋,多买田于伊阙、陆浑之间,以舍山棚而衣食之。有訾嘉珍、门察者,潜部分以属圆净,圆净以师道钱千万,阳为治佛光寺,结党定谋,约令嘉珍等窃发城中,圆净举火于山中,集二县山棚入城助之。圆净时年八十馀,捕者既得之,奋锤击其胫,不能折。圆净骂曰:‘鼠子,折人胫且不能,敢称健儿!’乃自置其胫,教使折之。临刑,叹曰:‘误我事,不得使洛城流血!’党与死者凡数千人。”

    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,是在宪宗元和年间。

    此时,安史之乱早已平定多年,宪宗皇帝李纯,外号“小太宗”,励精图治,重整河山,原本衰落破败的大唐,又开始呈现勃勃生机,展现出了一片治世的模样。但在这般盛景之下,却仍有阴云暗涌,仍有枭鸮暗伏。

    因为,很多被唐廷镇压的安史叛将,在经历过肃宗代宗德宗三代之后,犹然活着。这些昔日的叛贼,多受安禄山与史思明之恩惠,对于安史之乱被唐廷镇压,皆是十分不满。遂日夜谋划,想要继续叛乱,推翻唐廷,为安史旧主报仇。

    这个故事中的圆净才和尚,便是其中的典型。

    此人作为曾经反贼史思明的部下,勇悍过人,又多智谋,为史思明叛乱立了许多功劳。后来,在史思明被剿灭后,他悄然逃走,躲开了官军的清算。他一路乔装改扮,从幽州悄然南下,来到东都洛阳郊外,在这里的中岳寺出家,法号圆净。

    这圆净和尚,多财有谋,又下手狠辣,庙中僧众根本不是对手。遂由他一路上擢,很快就做到了庙中方丈之位。然后,他便以中岳寺为据点,在这块位于伊阙与陆浑之间的山野中,广置田宅,建立许多山棚,招亡纳众,给予衣食,集聚了一众以他为首的亡命匪徒,人数竟多达数千人。

    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,圆净和尚的野心亦不断胀。他与手下爪牙訾嘉珍、门察等人约定,要他们做好准备,一待时机成熟,便从山野举事,集中这足有两县的山棚匪盗,全力攻打洛阳,以图再来一次安史之乱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年过八十的老头,在数十年之后,犹然想要谋划推翻庞然大物般的大唐帝国,策划着一个血腥残酷足以毁灭东都洛阳的巨大阴谋,令后世读史之人,亦是为之一叹。

    不过,这伙野心勃勃的匪徒,运气不好,他们还未来得及作乱,便被以善于捕盗而闻名的吕元膺,给一举破获。

    反叛者们咬牙切齿地要毁灭大唐帝国,推翻李唐皇室的统治,那大唐帝国的统治者在拿获他们之后,自然会以最残酷的手法,来惩处这帮反叛逆贼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大唐的统治者,更是有意用这般手段,来个杀鸡吓猴,以严重警告那些敢对李唐王朝心怀不轨的屁股与脑袋。

    所以,当一众官军与不良人,最终将匪首圆净和尚抓获后,他们立即对他采用一个极为残酷的惩处方式。

    这个惩戒的方法,就要要当着一众匪徒的面,用一柄大锤,活活地砸断匪首圆净的大腿骨。

    这般惩处方式,莫说动手,只是听上去,就令人脊背发凉。

    那行刑的不良人,在下手的时候,估计内心十分骇惧,双手发颤不已,他咬着牙,反复砸了几次,都不是砸偏,就是力道不够,皆未能顺利砸断圆净和沿的腿骨。

    见到那行刑之人,这般狼狈地砸腿,却始终无法砸断,一众官军皆是羞恼,而被砸腿的圆净和尚,反是仰天大笑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