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墨倾却又问:“你们为什么会想到来梁埙山?” “这就很戏剧性了。”单莹莹一下就来了兴致,“起因是我们在图书馆翻书,想找墨以留下来的蛛丝马迹。” “结果呢,我们发现有一个人的借阅记录,跟墨以的重合度极高。” “我们就翻出他所有的借阅记录,发现他最后借书是在五年前,最后一本书,正好是记载近代史的。” “其实了内容很胡扯,基本靠猜,也很冷门,根本没什么人借阅,而且是三十年前出版的。” “书里提到了梁埙山百年前的战役,他纯靠猜测推演了当时的战争,将数以万计的伤亡归咎于指挥上的失误。” “但借书那人吧,在他的分析后面,夹了一张纸,写了他猜测的诸多漏洞。看得出很生气了。” “然后我们就对梁埙山来了兴致。” “正好,我们要聚会,所以一致约定来这里看看。” 说完后,单莹莹又补充道:“……哦,我们是根据字迹确定,那张纸是那个借阅人写的。” 墨倾沉吟半刻,问:“他叫什么名字?” “谁?” “借阅人。” “叫……”单莹莹想了想,一拍手,“他叫井时!” 墨倾一怔。 井时? 五年前,井时来过帝城大学? 墨倾即刻问:“这个叫井时的,借阅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?” “有一二十年吧,”单莹莹说,“他借阅频率不高的,一年就两三本。他肯定不是学生,我们怀疑他是老师,但借阅频率太低了,也不像。而且,我们查过了,学校里压根就没这么个人。” 墨倾轻轻拧眉。 紧接着,眉头又松开了。 ——他本人还在她跟前晃悠呢,不照样什么都想不起来。 ——借阅记录也没什么稀罕的。 但墨倾又问了:“他的那张纸,你有拍照吗?” “有啊,”单莹莹说,“我这就发给你——” 单莹莹掏出手机一瞧,发现信号缺失,叹了口气:“我还是下山后再发给你吧。” “……行。” 墨倾应了一声。 山上的风愈发地大了,乌云不知何时开始在上空聚拢,原本还算敞亮的视野,转瞬间就变得昏暗了起来。 “看这情况是要下雨啊!” “都带伞了吗?” “没呢!” “我带了!不过是太阳伞。” “放心,我准备了雨衣。” “我们速度还是快一点吧,这山上路难走,有啥也不管用啊。” …… 社团小队被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搞得有点慌。 他们不约而同地加快了速度。 索性,雨还没落下来,他们就找到了“万人纪念碑”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