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元青花收藏-《海洋被我承包了》
第(2/3)页
大家又一起探讨一番,之后白高睿还说考考夏宇,白羽娇就在那偷笑,但没给他什么提示。
他指着两青花大罐,问夏宇,“阿宇你看看哪件是真的?”
其实这两大罐早在夏宇的视线范围之内,这三十来厘米高的大罐体积大不说,也比较重,基本都在二十斤以上。
但都不是什么人物故事图罐,毕竟那东西太过稀有,一下出现两件,着实有点侮辱人智商。
这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青花大罐,都是缠枝牡丹纹。
光看器形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,高防品的都是按标准器形来的。
而这对青花大罐,底部甚至都有火石红,这水准已然是相当高的了。
这时候,就需要结合瓷器的来源进行分析。
能流传至今的瓷器,无非也就几种,存世、窖藏、出土以及出水。
显然不是出水或者出土的,虽然用的都是麻仓土,但底足部分胎质的新旧以及磨损程度,都是能做为一定依据的。
但仔细看青花的发色,和真正元青花所用的“苏麻离青”料,所表现出来的,还是有着不小区别的。
真正的“苏麻离青”料,是带“闪”的。
真正的苏麻离青,因为当时的技术无法把矿石加工得十分均匀,大小不一的颗粒在烈焰中的流动中,会产生许多微妙的自然现象。
而现代化学料纯粹只能靠毛笔的描画,人为之处十分明显,也会显得比较呆滞,而不出现“闪青”的现象。
其他像是青花发色的浓淡变化,以及串珠等现象的形成,也是鉴定元青花苏麻离青料的重要依据。
夏宇做起鉴定来,也是挺投入的。
白高睿让他做鉴定,他也不敷衍,放大镜,强光手电任他使。
除了用这两样东西和瓷器零距离接触观察以外。
他还把元青花放置在自然光之下,并且拉开距离进行观察也很重要。
这个原理仍然在于元青花釉面闪青的闪字,在自然光之下釉面的闪青必然也会有各种态势。
通过不断调节与被观察的元青花的距离,釉面色调也会发生不同=变化,并且与青花的发色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。
这也成为了元青花观赏的一种乐趣,一种享受。
白高睿看他这么“会玩”,不由得和白羽娇会心的点头而笑。
在中国,研究元青花的历史并不长,甚至可以说是特别晚的。
但元青花,不仅仅是要看器型、看发色、看画工等等,能够对釉面进行欣赏并发现它的微妙时,才可以称得上说是对元青花有了真正认识。
在扶桑,元青花研究重视釉面的光泽,原因就在于釉面的反光变化无穷,呈动态反应。
这和国内书上说的积釉处会闪青是一致的。
他们研究出来的结果就是,元青花在经过了六百多年的岁月之后表面出现了肉眼看不到的凹凸,其反光便不像刚烧出来的瓷器如镜子一般的平直的反射,而是多角度的。
一旦人的眼睛或者光源移动了,这种反光一下子就“乱”了。这种光的反射有层次感,会重叠,会有一定程度的眼花缭乱。
有时候会有一个迷迷糊糊的面,但在这个面的底下又有会发出强光的小的面。扶桑的学者特别重视元青花的这一特征,称之为“乱反射”。
这和我们常说的宝光现象如出一辙,我们形容它是温润的、内在的、具有玉质感等等。
而釉面极其细微的凹凸不仅使光的反射变化无穷,用手去触摸的时候,与刚烧出来的像一块玻璃一样的平滑釉面所发出的音响不一样,毕竟摩擦系数不同。
基于这样的原理,夏宇在鉴定的时候,也有用手指在口沿等地方轻轻划过并聆听其声音是一个道理。
而敲击底部时,真品和仿品的声响差别更是明显。
同时,胎底的潮与干也不一样。
最后,夏宇鉴定得出的结果是,“这两件缠枝牡丹花卉青花大罐都不真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