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9章 大军过境-《明末称雄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谁也想不到,这些新开垦的地,他们那么粗放式的管理,结果到成熟时,结果却非常喜人。

    已经开始收获的土豆,按标准的二百四十步一亩计算,亩产量都达到了五百斤以上。当一颗颗圆滚滚的土豆被挖出来,很快装满一个个筐子的时候,大家都惊呆了。

    五百多斤一亩啊。

    他们以前在老家山区里种麦子,一亩都不过一百多斤产量,就算种土豆,产量高些,可三五百斤算厉害的了,听说在山东的平原上田里,土豆亩产能达到千斤。可那是上好的田,种水稻都能产三四百斤。

    他们本以为,一亩土豆能收个百来斤,就非常满意了。毕竟他们种了五千多亩呢,可结果却让大家惊喜。亩产平均达到五百斤以上,今年他们的土豆大丰收,现在大家开始愁的是事先没有料到这么丰产,没有提前准备好足够的仓库,这么多土豆,要怎么存储。

    而且,土豆也不像水稻和大豆等一样好储存,他含水量很高。

    魏山的父亲却不嫌多,他看着那些土豆一边高兴,一边却又总惦记着这里不能种两季。

    好在土豆丰收的麻烦很快得到了解决,县里似乎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。当土豆开始收获时,县里来人,告诉大家县里会敞开收购土豆。县里粮站新建了土豆加工厂,他们把土豆收购过去后,能将土豆加工成淀粉、粉条甚至薯片、薯干等。

    县里给出的收购价格还不错。大家的担忧很快尽去,又兴奋起来。仅这批土豆收获后,卖给县粮站就能得到不少钱。这笔进帐,能把今年县里贷给他们的种子钱、牲畜钱等还掉。

    刚移民来的第一年。就有这样的大丰收,以及丰收后的好收入,大家都十分满足。况且,另外的那些玉米、大豆、水稻也能有个大丰收。

    屯里的大会上,大家甚至都已经同意,等这批粮食卖掉后,就要去再多买一批耕牛挽马过来,还要多买一些农具。要加大开垦力度。

    新移民按政策都有三年的合作互助时期,三年后将正式分田。现在多开垦一些田地,到时大家也就能多分一些田地。

    这里开荒比起老家沂蒙山里可轻松的多,这里的地都是成片的平原,没有山,也没有到处都是的石头和树木,这里最多的就是草。

    离河远些的地方都是高高的草丛,靠河的则是些草甸子和湿地沼泽。

    大家垦荒的时候,都是先放火,先划一大片地方。在四周先砍出一条隔火带,然后放火烧草。草烧完后,便用牛和马挽着铁犁翻地。因为有牛和马可用,加之县里提供的犁具比他们以前用的先进的多,犁的深,还不费力。

    犁过后,便再用另一种犁具把翻过来的土耙碎耙散,妇女老人和小孩子则提着筐跟在后面,把草根抖掉土用筐装着运走。

    几遍下来后,地就平整了,晒一晒。再来一遍,就已经能种植了。他们之前的开垦都是这样。县里拔下的借贷款,然后他们找县里的买牛租马买农具。一片片连片的新地就这样开垦出来了。

    半年多时间,平均每户垦了三十多亩,相当于每月每户新增垦田五亩。

    这在老家时是不敢想象的,那个时候他们开荒,那是在满是石头和树木的山脚下,一刀刀的砍树,然后一锄锄的挖树根,还要盘石头,最后一锄锄的把地整平。

    就是这样的山地,都没的多少可垦,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垦出三分开荒地来。

    但在这里,他们有健壮的牛和马,有先进的铁犁铁耙,有好锹和好铲好锄头,还有那些很好开垦的黑土地。

    大家都打算再买点牛马和铁农具,离下雪还有段时间,忙完秋收,还可以抢着开垦出一些地来。有了牛马和新农具,他们就能开垦更多的地,明年春,就能种更多的土豆玉米。

    大家都期待,等到三年后,屯里每户都能分上个二三百亩地,现在多垦点田,攒点钱,到时分了地,就有在自己的地上建自己的房子。

    现在大家还是住在屯堡里面,是集中居住,每天去远的地方开荒时,还得坐马车过去。以后大家分了地,肯定不会再这样集中居住一起,而是会分成更小的村落。那时大家就得自建房子,现在多垦点荒多种点庄稼,趁着现在粮食价格还不错,得抓紧。

    屯堡里,大家甚至还已经决定要再多养些猪和鸡鸭,自己养总比去买的吃划算。以前大家总舍不得买肉,可现在大家觉得,把吃的弄好点,大家才能更有力气垦荒。

    当然,大家也是因为如今粮食丰收,又卖了好价格,荷包里有钱了,自然也就不再如以前一样抠了。

    大清早,魏山一如往常,天微微亮就起床了。洗漱过后,他扛着锄头就下地去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